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西安明確提出著力打造“3+1”萬億級大產業,聚集高新技術產業、**制造業、商貿物流業以及萬億級文化旅游大產業。其中,發展以新能源汽車和航空制造為主的**制造業,成為我市補齊工業短板,著力發展經濟的重要抓手。
將軍民融合向深度推進
打造“無人機之城”
剛剛落幕的珠海航展上,作為國內高隱身無人機領域的技術**者——西安天拓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安軍帶領其團隊自主研發的“蒼雀”隱身無人機一經亮相,便引發無數關注,收獲多個意向訂單。
剛回到西安,來不及休息,王安軍又作為民企代表,參加了11月16日西安航空基地舉辦的軍民融合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據悉,該聯盟成立后,將建立起“分工協作、有機銜接、運轉高效”的軍民融合資源投入與利益共享機制,統籌協調軍民產業力量,實現區域產業“抱團共贏”發展。對此,王安軍興奮地表示,“聯盟成立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和珠海的溫暖相比,西安雖然已經降溫,但西安在軍民融合向深度推進方面,跑出創新發展的‘加速度’,卻讓人如沐春風?!?/span>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陜西有百余家涉及無人智能的研發企業。作為航空航天大省,陜西無人機研發生產企業已超過60家,無人機制造行業從業人員6000多人,同時形成了閻良航空基地、航天基地、西安高新區3個園區,并涌現出以西北工業大學愛生公司為龍頭的研發制造企業。
依托在航空航天領域雄厚的科研實力、人才隊伍等優勢,近年來陜西、西安提出把無人機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支持和培育,并專門設立了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目前西北工業大學已建成無人機國家工程中心,西咸新區建設了我國**以“空天地?!睙o人系統產業集群為核心的“翱翔小鎮”暨無人機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上述項目陸續建成后,將打破軍工和民用市場的藩籬,著力做大做強無人智能產業,打造中國無人機產業新高地。
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
打造全國“機器人+”示范區
不斷推進機器人應用,孕育“機器人+”新模式,經過反復修訂,今年9月26日我市已印發的《西安市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1年)》和《西安市“機器人+”行動計劃(2018—2021年)》,有意讓機器人成為全市生產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生活智慧化的重要載體,把西安打造成為全國“機器人+”示范區。
機器人是自動控制機器的俗稱,包括一切模擬人類行為或思想及模擬其他生物的機械。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甚至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近五年保持年均17%的高速增長。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目前已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東北、華中、西部等6大產業帶,總體分為3個梯隊。其中,第三梯隊依托西安、重慶、成都等城市,擁有機器人相關企業230多家,機器人及其相關產業總產值約350億元。
西安擁有全國**的科技資源、雄厚的裝備和電子工業基礎,本地應用市場廣闊,具備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深入推廣機器人應用的良好條件。據了解,我市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相關產業總產值約100億元,擁有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20余戶,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此外,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理工大、省高研院等單位分別設立了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智能機器人研究中心、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所等專業研究機構使得機器人創新體系不斷完善。
隨著借助航天十六所“賽能”品牌的工業機器人榮獲西安市名牌產品稱號,微電機研究所微特電機技術參數達到世界**水平,大疆無人機創新中心和全球技術支持中心落戶高新區等一批機器人龍頭企業飛速發展的優勢,西安不但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控制系統和集成應用等產品,更以市場需求為引領,以示范應用為突破,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培育產業為目標,大力推進機器人應用,孕育“機器人+”新模式。
建設“新能源汽車之都”
助力西安工業彎道超車
西安的短板在工業,工業的明珠是汽車產業。
2017年中國已成為全球較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市場份額接近40%,其中乘用車份額超過30%。預計到2020年銷量將達到164萬輛。
2017年12月27日,隨著西安首批新能源汽車專用車牌正式發出,今年3月23日,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西咸新區開工建設;5月13日,啟迪桑德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制造項目簽約落戶航空基地……目前西安已形成擁有陜汽、西安金龍、比亞迪、吉利、開沃、寶能(觀致)等汽車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2018年將成為西安“新能源汽車”爆發的一年,也是“新能源汽車之都”成形的一年。預計到2020年,全市汽車產能將達到136.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能預計達到94.5萬輛。
當前,陜西將汽車產業確定為新的6大支柱產業之一,提出打造300萬輛汽車支柱產業,目標要把陜西打造成全國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重要的生產基地,成為全國汽車產業重要一極。為此,西安市積極推進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目標是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科技創新中心,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放眼大西安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從布局來看,以高新區、鄠邑區為主要承載的南部板塊通過人才技術優勢做強汽車零部件;以經開區、高陵區為主要承載的北部板塊通過資金交通優勢做大汽車產業。隨著一批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落戶,尤其是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大西安新能源汽車必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能量和潛力。
今年上半年,我市印發的《西安市工業補短板實施方案》指出,要全面實施工業補短板“十大行動”,其中要著重實施集群推進行動,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航空航天制造業集群等發展,力爭到2021年,西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過250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位次力爭前移1-2位;通過發展**制造業等,持續增強我市經濟創新力、競爭力和輻射力,為大西安追趕超越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